从在线课堂到影视片场 探索教学创新助课程改革
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简称“惠灵顿学院”)的教师团队在新西兰开展系列沉浸式研修活动,先后通过在线课堂深度观摩、Moodle教学管理平台深度培训和零距离感受影视实践教学形式,全方位探究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简称“惠灵顿理工学院”)在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影视实践教学领域的创新模式,为双方后续教学合作与课程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在线课堂深度观摩:解码软件测试教学的“理论—实践”闭环
9月22日(周一)09:00-12:00,教师团队以线上观摩的形式参与惠灵顿理工学院IT5509《Software Testing Fundamentals(软件测试基础)》课程,课程采用“Moodle+Zoom”双平台模式——Moodle承载课程资源发布与作业管理,Zoom实现实时授课与互动,授课教师为Richa Panjabi,由我方教师王子童负责随堂观察总结。
课堂伊始,Richa向学生介绍了惠灵顿学院四位教师的身份与来意,简短问候后迅速进入教学环节,形成“基础回顾—新知讲授—延伸预告—分组督导”的完整闭环。在知识讲解中,教师先聚焦“手动测试(Manual Testing)”,明确其“不依赖工具与编码、逐条执行用例验证功能(如登录、分类页面)、定位缺陷”的核心目标;随后自然过渡到“自动化测试(Automation Testing)”,详解Selenium、Appium、Cucumber 等工具生态,强调“先夯实基础再工具化”的学习逻辑。针对性能测试,Richa以“高并发在线游戏”为生动类比,说明其需借助JMeter等专业工具实现量化验证,并预告下周将深入讲解该主题;答疑环节中,她明确 Selenium对Python、JavaScript的支持优势,建议学生参考官网理解工具生态,避免无效摸索。
课堂后半段,Richa通过Zoom “Breakout Rooms”功能开启分组督导,每组轮询5-6分钟,精准掌握学生《Assignment 4》的推进情况,约定周三线下实验课继续跟进;同时明确课堂录制内容将上传至平台,保障缺课学生补学与复习需求。教师团队观察发现,该课程“基础→工具”的递进式设计、“以作业为抓手” 的分组督导、“录播+平台”的学习保障体系,为中方软件测试类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实地研修沉浸式体验:从数字化工具到影视创作现场
9月23日(周二),教师团队前往惠灵顿理工学院Petone校区,开启全天实地研修,从数字化教学工具实操到影视创作现场,深度融入校园教学场景。
(一)聚焦Moodle:掌握数字化教学“核心利器”
上午的研修以Moodle教学管理平台深度培训为核心,由Joshua Clements老师主讲。培训创新性地从“学生端”视角切入,Joshua逐步演示学生通过Moodle 查看课程资料、提交作业与考试、论文查重、完成在线测验及上传学习文件的全流程,帮助教师团队直观理解学生学习体验,为优化中方课程界面与资源布局提供参考。随后切换至“教师端”,详细讲解习题库编辑、外部资源链接添加、教学模块灵活增删等功能,教师们围绕平台实际应用中的疑问与Joshua热烈讨论,显著提升了运用数字化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为混合式教学改革筑牢技术基础。




(二)走进片场:零距离感受影视实践教学
下午,教师团队受邀前往Gear Union,现场观摩惠灵顿理工学院学生年度电影的拍摄过程。片场专业有序,学生分工明确,在导演指挥下高效协作;教师团队不仅作为观察者记录教学模式,更获邀客串“群众演员”,亲身参与拍摄,沉浸式感受电影制作的创意与严谨。
休息间隙,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专业教师与学生项目导师Bret展开深度交流,围绕“影视设备管理与使用”“教师对学生创作的指导方法”“项目成果评分标准”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系统了解新西兰影视拍摄与剪辑类课程“项目驱动、实践为先”的教学理念,以及通过过程性评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具体做法。




研修赋能未来:深化合作共促教学改革
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趣味,标志着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的合作进入更深层次。从在线课堂中软件测试教学的“理论—实践” 闭环,到实地研修中Moodle平台的实操与影视创作的现场体验,教师团队深刻感受到惠灵顿理工学院“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
后续,惠灵顿学院将把此次研修的宝贵经验转化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两校在数字化教学、影视专业实践等领域的合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新活力。
初审:陈亚非、刘明婕 复审:曹晓波 终审:周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