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至9日,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简称“惠灵顿学院”)教师访问团在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简称“惠灵顿理工学院”)开展的交流活动中,围绕数字领导力、数据仓库设计、IT沟通以及英语教学等多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通过“沉浸式课堂观察参与+专题研讨+实践复盘”模式,深入探索新西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体系,为中外教育理念融合、课程优化与师资能力提升搭建桥梁。
一、数字领导力课程启幕 解锁“能力-行为”协同育人逻辑
10月6 日上午,团队在T501教室观察由Yuliya Khrypko主讲的IT9504《IT 与数字组织领导力》课程,课程核心围绕“数字领导力框架”展开,系统拆解四项核心能力与四类关键行为的协同关系。课程中,教师通过“线上EQ 测评工具实操”“远程协作案例讨论”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将理论与个人经验结合。
团队观察发现,课堂采用“框架化讲授+高频抛问”模式,教师多次对照学生作业要求拆解知识点,实现“理论—实践—考核”的紧密衔接。针对中方课程优化,团队初步提出在《云计算》《大数据综合项目》中嵌入“领导力素养微单元”,通过“成长型思维+ EQ反思小作业”强化软技能培养。
二、多学科课堂纵深观察 聚焦“学用结合”与课程落地细节
10月7日,团队分时段观察两门核心课程,并参与“W&W课程安排及相关事宜讨论会”,从“教学实践”与“合作落地”双维度深化交流。
(一)线上线下双课堂:数据仓库与英语教学的差异化实践
DS7502《数据仓库设计与实现》(Zoom在线课)由Minjie Hu导师主讲,课程采用“先分析后搭建”的逆向教学路径——前期提供现成数据仓库引导学生开展OLAP多维分析(含下钻/上卷、指标计算),后期通过第二次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建模→SQL 建表→ETL加载→Power BI可视化”全流程。课堂重点强调“DW与OLTP分离”“事实表复合主键设计”“数据立方体缓存加速”等工程化原则,针对学生提问“暂存区数据量大是否需全量导入”,导师明确“保留原始数据、灵活选择清洗工具(SQL/Excel)”的解决方案,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逻辑。
英语听力课堂(Petone Campus T303):James Prior导师以“新西兰肥胖问题播客”为载体,构建“听前预测—听中记录—听后输出” 的完整训练链:播客内容涵盖“肥胖率现状(1/3 成年人、1/10 儿童受影响)”“成因(高热量饮食、久坐、社会经济因素)”“应对举措(食品标签透明化、健康食品补贴)”;教学中,同一播客播放三次,分别聚焦“主旨捕捉”“关键词笔记(符号替代完整句子)”“小组讨论输出”,并通过“政府/企业/个体谁该主导解决肥胖问题”的开放性提问,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

(二)课程合作落地:明确分工与待办事项
当日11:00-12:45召开的“W&W课程安排讨论会”,明确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两个专业的课程合作细节,同步确定“教师互换机制”等。
三、职业教育专题研讨 解码“以学生为中心”的进阶实践
10月8日9:30-11:30,由Anne Webster与Jacquie主持的“新西兰职业教育概览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阶)”专题课在 T712会议室开展,团队结合前三周观察,以KWL工具(聚焦“Learnt 学到”阶段)复盘学习成果。
(一)课堂组织与学生参与的创新范式
“短讲+巡回辅导”成常态:教师先进行10-15分钟核心讲解,随后一对一走到学生身边提供个性化指导,适配“小班+分层教学”模式,例如数字媒体课程中,教师对基础薄弱学生侧重“操作步骤拆解”,对能力较强学生引导“创意优化”;
“学生声音”贯穿课堂:通过“听前预测开放性问题”“项目过程性反馈”等设计,避免教师主导的枯燥教学。以英语课堂为例,新西兰课堂更注重“学生复述听力内容”“自主提出疑问”,甚至邀请学生参与课堂任务设计。


(二)跨专业协作与毕业生能力画像
课程中展示的“跨层级/跨专业真任务”教学案例引发团队关注:表演专业与数字媒体专业合作完成“文化节宣传动画”,引入外部设计师参与评审,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流程;学校同步对接行业资源,虽受限于场地无法覆盖全部外出实践,但通过 “业界人士进课堂” 弥补资源缺口。此外,课程以“绿色(专业/技术能力)+黄色(软技能)” 可视化框架呈现毕业生能力画像,强调“软技能需在课程与评价中被看见”,例如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纳入评分表,配套“项目复盘记录”“演示视频”等可观察证据。

当日的“中外教育交流探讨”进一步聚焦差异与挑战,双方共识包括:新西兰课程课时灵活,并侧重个性化指导,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但中方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共同面临“线上教学参与度低”“软技能培养难”等问题,新西兰“用游戏激励学生”“1:1 定期沟通”等策略为中方提供借鉴。
四、IT沟通课程实践 聚焦“专业协作与谈判思维”培养
10月9日13:00-16:00,团队在T601教室观察Sue Scott导师主讲的IT5502《IT沟通》课程,课程以“项目沟通全流程”为核心,兼具实操性与系统性。核心内容涉及文档与会议管理、基于利益的谈判训练、团队发展与文化伦理、联结行业与文化。
Sue Scott导师提及,小组项目需注重“商业化潜力与社区连结”,例如与本地创客空间、博物馆合作优化方案,尤其强调“与毛利社群合作时,需将其需求纳入预算与执行环节,而非替其决策”,这为中方跨文化项目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此阶段交流是中新教育理念碰撞的重要契机,未来将把“数字领导力培养”“跨专业协作”“利益谈判思维”等实践经验融入本土课程,推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初审:陈亚非 复审:管凤格 终审:周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