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前沿 深化教学融合 —— 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教师赴新西兰研修
中国,青岛
2025年09月19日
陈亚非

2025年9月17-18日,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简称“惠灵顿学院”)教师团队在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简称“惠灵顿理工学院”)的交流活动围绕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类4个专业领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对接,不仅搭建了国际化教学合作的坚实桥梁,更形成了一系列可落地的教学改进方案,为推动我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跨学科对接:精准锚定国际课程与本土教学的融合路径

在信息技术领域,双方明确了核心课程合作框架。为确保学习成果等值,将建立跨课程映射体系,从教学大纲、进度表到评价标准实现全方位对接。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jpg

在创意设计领域,惠灵顿学院教师团队深入学习了惠灵顿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基于工作室的学习”三大核心教学理念,系统解析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明确了惠灵顿理工学院教师在惠灵顿学院的具体授课计划。

图片4.jpg

图片5.jpg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课堂观摩:直击国际前沿实操教学现场

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采用“热身问答回顾—PPT讲解—完整流程演示—学生独立实操—课后任务布置”的五阶段组织模式,充分体现 LV7课程“自我驱动与问题求解”的定位;实验依托微软在线实验环境开展,学生使用校方预置约100 NZD额度的账号实操,平台可全程追踪操作结果且支持与Docker工具链无缝衔接,围绕“Kubernetes on AKS 四段式路径”(本地验证构建镜像、创建ACR云端推送、搭建AKS集群部署测试、清理环境)形成清晰操作闭环,课程材料涵盖的关键技术要点可为优化实验指导书提供参考。参与学生反馈此类课程自学要求高、考核难度大但频次合理,线上考核的操作录像要求能有效保障学术诚信。

创意类课程的核心教学模式包含三大维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为学生可根据兴趣和项目需求自主选题、制定计划,教师则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并按需辅导;“基于实践的教学法”完美实践“设计→制作→评估→迭代”的学习闭环,学生能通过3D 打印等工具快速将想法落地以获得直观即时反馈;“基于工作室的学习”依托集教学、实践、讨论、展示于一体的一体化空间,不同年级学生在此协作,形成自然的学习社区与知识共享环境。

图片8.jp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平台与方法:构建国际化教学支撑体系

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双方将共同采用“微软账号一号通+ Moodle”的核心架构:Moodle作为课程索引与资源中枢,整合课程简介、PPT、作业及过程性考核材料等核心内容;动手实践则依托微软生态在线实验平台,按时长计费且额度充足,满足课内外学习需求。这一模式与新西兰教育语境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同时通过引入workbook工具记录学生学习创作过程,助力学生反思评估,同时强化练习与重复性训练,激发学生好奇心。目前,惠灵顿学院专业教师账号已添加至新方课程学生列表,可随时开展旁听、取数与标准对齐工作。

深度交流有助于精准把握国际前沿教学趋势,通过“理念吸收—课程对接—方案落地”的闭环,为提升惠灵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中新教育教学合作、实现专业教学模式升级、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清晰路径。


初审:管凤格    复审:曹晓波    终审: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