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5 日上午,惠灵顿学院特邀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鷟教授,在知信楼 306 报告厅作题为《一脉江河万古来 —— 中国思想文化的流脉及其生命力》的专题讲座。学院师生齐聚现场,共同聆听了这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分享。
学术与文化的交融
讲座伊始,陈教授带领大家穿越先贤的智慧长河,解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先贤们以各自的学术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文化源流,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根基。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
陈教授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封存在历史中的记忆,而是在当下依旧充满生命力的精神资源。他通过“与人和、与天合、与心和”的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品格。正是这种文化力量,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长河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与自信。
融入心灵的启迪
陈教授寄语青年学子: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更应坚守中华文化的根脉,汲取传统智慧,勇担时代使命。他提醒我们: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正是源于代代传承与不断焕新的精神力量。
新生观后感
1. 房雨欣 动画1班
思想的江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永恒回响
阅读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著作,犹如站在一条浩瀚的思想江河前,看千年智慧如水流般滔滔不绝。
儒家思想构筑了这条思想江河的河床。“仁者爱人”的核心观念,将人际关系伦理化、情感化,使冷冰冰的社会规范拥有了温暖的温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规则,不是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内心的良知与推己及人的能力,这种道德观,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道家思想则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智慧。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在人类中心主义日益膨胀的今天,呈现出惊人的前瞻性。
这些传统思想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自我更新的系统,都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这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给我的观感——它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江河,滋润过去,也必将灌溉未来。
2. 王雯 动画1班
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懂得了《周易》的简单由来和孔子等古人的伟大。《周易》教导人们认识变化、顺应规律,对儒家、道家等主流思想的形成均有重要启发,是理解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的关键典籍。《周易》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它跨越数千年的时空,依然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着生活的方向,启迪着我们的心灵。陈教授的讲解也是逻辑严密,通俗易懂,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下一次陈教授讲座。
3. 石浥菲 动画1班
听完陈教授的精彩演讲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甲骨文里的文明密码,到唐诗宋词的浪漫风骨,中华文化从不是冰冷的故纸堆。孔子“仁者爱人”的智慧至今滋养人心,张衡地动仪彰显古人的科学巧思,清明上河图里藏着市井烟火的鲜活——这些文化符号串联起民族的根与魂,让我读懂何为“薪火相传”。
最触动我的,是文化里的韧性。从战乱中守护典籍的学者,到海外传播汉字的使者,正是无数人的坚守,让中华文化历经风雨仍生生不息。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是文化的见证者,更该是传承者,让古老智慧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
4. 张晓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班
此次讲座不仅帮助师生深入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也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其穿透力与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江河万古来”,在黄海校园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审:刘明婕 复审:张琛 终审:周萍